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首都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安心为孩子鼓掌的家长,率先摆脱了“剧场效应”

更新时间:2025-04-25 09:40  浏览量:8

在“内卷”成为教育文化代名词的时代,家长应该如何做?

文丨吴微 编丨李梓璇

曾几何时,“剧场效应”这个词,一度引发过全民讨论。为了争夺教育和人生舞台剧中看上去“更好的那个角色”,父母常常无法安坐,学校也随之愈发单向度竞争。“卷”成了教育文化的代名词。

然而时隔五六年,如今的为人父母者,无论心态和理念,都已然发生了很多改变:

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更关注他们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纸上的分数;

当时代发生明显的变化,关注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处理情绪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味盯住孩子关起门来学习;

希望孩子在学校学习的阶段尽可能尝试多元而有特色的活动,在真实体验中提升自我认知并完成自我突破——对于现在的家长而言,对学校,对教育已经有了“另一个水平(level)”的理念与需求。

上海民办圣华紫竹双语学校(简称“圣华紫竹双语”)无疑解决了这些需求,在这所学校里,更关注孩子终身发展的家长们,看到了他们想要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采访了三位家长,请他们讲述孩子与学校的故事。

允许“阶段性躺平”的妈妈

与法语连续打卡1000天的孩子

三年级的沈琨喆,当选过圣华紫竹双语的年度卓越之星,在Spelling Bee拼字竞赛中进入个人半决赛,上海市第四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暨全国邀请赛ENJOY AI赛道拿到二等奖,2023桃李杯舞蹈艺术展演三等奖,以及幼儿积木构建创意高级资质。

而当外滩君连线妈妈时,出乎意料,琨喆妈妈跟我们讲述了一个如何与学校合作,将学习交到孩子自己手中的故事。

沈琨喆和妈妈

我们的话题原本是从“卷”开始的。当一个三年级孩子在各个领域都有优异的表现,很难不让人眼前出现家长密集规划时间表的画面。

然而琨喆妈妈从未认同过“卷”是教育的通路,“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太用‘卷’这个词看教育了。卷只能让你看到一时的成绩,我们不可能持久去‘卷’,孩子受不了,家长更受不了。成长是一场马拉松。我们要用成长性思维去看待这件事。我们要明白教育的底层逻辑,同时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沈琨喆妈妈说。

作为一位心理咨询师,她对教育有自己的见解,对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与“各司其职”也有精彩的论述。

“家庭是‘养’,学校是‘教’,如果孩子是一棵树的话,家庭在教育中负责的是根的部分,而学校教育则是阳光雨露。”

这是教育的底层逻辑,也是琨喆妈妈择校的准则。“我们原本住在徐汇区,那是上海有名的教育强区。但我们权衡下来,还是想给孩子更特色化的教育。”

这是妈妈最终选择圣华紫竹双语的原因:小班化,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与了解是充分的,基础学业也足够扎实,“一节课35分钟,老师不允许每一个孩子走神”,课后也会为每一个孩子巩固知识

“但在各种人生能力中,知识学习只是一种最基础的能力”,琨喆妈妈说,她很欣喜地看到学校在学科之外还设计了各种项目制课程,来锻炼孩子的思辨力和领导力,在这些活动当中,琨喆妈妈看到孩子“肉眼可见”的进步。

比如公共演讲能力的增长,琨喆妈妈记得,孩子进入一年级的第一个月,老师就打电话告诉妈妈,孩子被选为“满月礼”主持人,要中英双语主持。

琨喆妈妈之前从未给孩子做过这方面的“培训”,一时之间也不知道为何孩子当选,但为了支持孩子第一次登台,妈妈还是与学校合作,深度陪伴孩子准备讲稿和练习。

事后妈妈才了解,实际上学校会设计各种各样活动登台机会。

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推动,让孩子不知不觉进入自主发展的轨道。

当活动不断涌来的时候,刚开始妈妈还觉得有点应接不暇,但到二三年级,妈妈发现孩子开始慢慢接管了很多“工作”,从写稿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到策划、收集素材、校对字幕,琨喆逐渐开始独立完成。

到了三年级,班级里的小型辩论赛,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组队,使用DeepSeek搜索材料、整理思路,完成大部分策划工作。

“我们学校的老师很有包容心,组织活动时会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发挥所长,而不是强迫做不擅长的事。老师总是以鼓励为主,不会简单粗暴地评价孩子。”

在学校的阳光雨露之下,家庭交给孩子的是另一些“扎根”的能力,比如时间管理,比如对人对事的责任感。

能高效利用时间,同时在学校不断获得学习的正反馈,学习很快内化成一种能力。沈琨喆另一件挺令人惊叹的事情,就是在一个语言软件上坚持法语打卡1000天。

“最初接触法语时,琨喆遇到了一位外教老师,他对这门课特别感兴趣,便开始坚持每天打卡练习。后来,他还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在软件上组建了一个学习联盟。我时常提醒他,如果中断打卡,这个团体可能就难以维持。正因如此,他至今仍在坚持。”

相比“卷”,琨喆妈妈坚信,教会琨喆做学习的主人,做时间的主人,是更重要的事。

“我是会允许孩子阶段性躺平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在冲刺;但家长要能透过孩子成长中的波动,去看到他如何建立韧性,完成螺旋式成长。”

而学校的“作用”就是创造真实的场景,让孩子在其中体验、经历,有机遇,也有失败,老师始终能以同理心与关怀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实现成长,推动他们在对的方向上努力——这是琨喆妈妈想要的教育。

被班主任电话“叫醒”

“清华妈妈”开启教育推动力

和沈琨喆一样,龚天成也从一年级开始入读圣华紫竹双语,现在七年级。

他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孩子”。今年在美国数学测评AMC8中拿下First Place,2024年曾在世界学者杯赛事中荣获辩论、写作、历史等各项金奖,同时热爱科创,曾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做过火星移民探讨,在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中,与队友一起设计水下智能机器人。

不过在天成妈妈的眼中,他们家没有“天生学霸”的故事,有的是一通真挚的电话。

龚天成和妈妈

龚天成妈妈毕业于清华,但她完全没有将自己的学历光环对标到孩子身上。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天成一年级之前,她没有太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当孩子进入一年级后,不到两周时间,天成妈妈收到了班主任马丽娟的电话。

“在车库里我们聊了足足一个多小时。那通电话像一个闹钟一样叫醒了我,让我开始觉得要学习做个妈妈,让我真正开始思考教育的问题。”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寻常,刚刚经历幼升小的孩子还很自我,有时候会发脾气。

但班主任的态度并不是归责家长或是通知家长一起规训孩子,而是在用专业与经验和妈妈一起探讨天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怎样可以让他更快适应集体,走进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轨道。

那一次深聊让天成妈妈感受到理解与支持,“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很多问题我也很困惑,马老师让我感受到两点:第一,带孩子是一门学问,家长是需要很多学习的,第二就是老师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我可以向她们学习和请教。”

之后天成妈妈和马老师成为很好的朋友,“很难得的感觉,除了你自己,还有其他人跟你一样真正关心你的孩子。”

在龚天成之后的成长中,妈妈成为一个陪伴者、观察者,和适时的推动者。

“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最大的感触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他往哪个方向上长,往哪个方向上走,和我们的期待没有直接关系,既不正相关,也不负相关。”

家长的“功能”是在关键的地方施加推动力,“这世界上任何事情,你想把它做好,一定有困难,一定有失败,但如果孩子决定放弃,那就是一分钟的事情。

所以家长在孩子想退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他是厌倦这件事本身,还是害怕因为挫败而带来的痛苦感觉。如果是后者,那就稍微推他一把,帮他迈过这个坎就好了。所以孩子需要有很多机会来尝试和选择,家长要带着实事求是的心态决定取舍。”

实事求是,是天成妈妈养育孩子的三条原则之一,另外两条是:行胜于言和终身学习

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用家长的期望去看孩子的发展;家长要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是怎样的人,家长首先要做到,当孩子出问题,往往反躬自身更能看到问题的根源。

最后,世界变化太快,家长永远不能停止学习

从这样三条原则出发,天成妈妈同样觉得与其“卷”一个注定失效的目标,不如关注孩子自己的志趣与成长的经历,“当孩子有一个兴趣被激发,他靠内驱力来去学习,去成长,才是更持久的状态。”

谈到圣华紫竹双语,天成妈妈觉得学校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在不同阶段,让孩子锻炼不同的能力,同时给孩子提供不同选择、不同机会,让他们自信前行,眼睛里有光。”

从一年级开始到七年级,妈妈陪着天成感受学校教育的进阶。

总体来说,学校不会给孩子设置太多负担,尤其小学低年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习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到了五年级,学术会逐渐加强,初中老师会设计一些下沉衔接课程,帮助孩子过渡到有深度的初中学习。

“学校倡导的家校之间扁平化的沟通方式和国际化的视野,对我冲击也是蛮大的。圣华紫竹双语本来就很强调以学术为中心,义务制阶段的基础很扎实,并且还在加强。

除了这一点,学校还有很多和高校互动的机会,以及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比如开设博雅班。同时搭建更多平台,让孩子不断尝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家长在孩子高中以前,很难决定他要走国内高考路线还是出国路线,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打好学术基础,同时有国际化的拓展活动,对家长就很重要。”

天成妈妈毫不避讳家长有一种“既要又要”的心态,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孩子真正需要做出选择之前,学习经历为他做好应对不同选择的准备。

这些学习经历教给孩子的不是一时的分数,而是终身可回溯的认知和经验,相比在内卷中焦灼不安的家长,天成妈妈更欣赏教育现在的状态:“学校搭台,孩子唱戏,家长鼓掌!”

从公办转轨

为独特的个性,选对的环境

Emma是圣华紫竹双语首届博雅班的学生。

和琨喆、天成不同,Emma是从公办校转轨而来。谈到这条路径转换的心路历程,Emma爸爸坦言,其中有学业规划的考量,然而更有学校文化的关系。

就像企业有企业文化一样,一家企业提出要创新,但它的文化制度都是不允许出错的,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出现。Emma进入圣华紫竹双语才一年多,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学校文化的包容与鼓励。只有当学校文化允许学生有批判精神和自主空间,孩子才能在活动中获得成长,获得成就感。”

Emma的爸爸是上海一家科技公司高管。

作为一个深度关心孩子个性发展与学业发展的父亲,他为女儿选择学校的时候,对学校文化的考量更重于学术指标的陈列

“Emma是一个非常独立,同时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在养育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跟Emma说不可以,她都会反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如果我们给不出令她信服的理由,她会一直跟我们辩论。”

事实上,像Emma这样的个性,正是新一代孩子的共性。

“我们要承认这一代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过我们那一辈,可能我们的人生沿着一种既定轨迹生活,但我们的下一代已经进入了完全不同的时代。”

在圣华紫竹双语,Emma的独立与个性,获得了很好的舞台。

在学校老师眼中,Emma是一位备受称赞的学生,成绩好,有着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勤奋钻研的精神,各类学术科目都成绩斐然;

作为班干部,她是同学信赖的“主心骨”;

同时极具舞蹈天赋,在学校组织的博雅晚宴及其他文艺活动中,舞台上的她同样光芒四射。

而在Emma爸爸看来,所有Emma的“光芒”都是一种在“对的环境”自然生长的结果,“她的兴趣可能还在漂移,她还会有新的探索”

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关注她的成绩与表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是否能给孩子空间,“容忍她在当下规则之下产生一些批判性思考,在她有创新思维或是创造力的时候,不去打击它,不去磨灭它,我觉得这才是非常可贵的教育。”

除了对学生的包容与支持,Emma爸爸还非常欣赏圣华紫竹双语为孩子提供的各种锻炼的机会,“给孩子真实的触动和体验”。

关于这一点,琨喆妈妈也提到类似感触——学校不应该虚拟一个理想环境,孩子不仅要学会如何成功,也需要学会处理如何经历失败。

在博雅班,班干部或是项目负责人都需要通过竞选才能担任,每个学期都会竞选、换任。

有时候Emma没有得到她预期的选票,回到家中不开心,爸爸就通过这个契机,引导她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投票本身带有的主观偏好,站在他人角度,他们做出投票决定的原因有哪些;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获得所有人的赞誉,有时候我们希望得到所有人认可,反而会让自己陷入焦虑。

这些问题,孩子将来都会遇到,但如果在一个只关注学术成绩或是只要求孩子按照老师的设定做事的学校,家长可能没有很多机会跟孩子探讨这些人生中的课题。

作为家委会成员,Emma爸爸很赞成一个观点:

学校就是用教育理念去引领孩子,用文化活动去浸润孩子,“这种价值观的培养,仅有学术是很难替代的”。

结束了与三位家长的深聊,外滩君感触最深的地方在于,和几年前的家长相比,教育的观念真的发生了很大改变。

只有当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他的人生就会处处都有舞台,越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学校越是要教给孩子自我探索、自我成就的能力。当学校为孩子搭起舞台,先坐下来的家长,开始学会为孩子的成长,大声鼓掌。

如果对圣华紫竹双语学校感兴趣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