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制造快乐
更新时间:2025-04-21 08:30 浏览量:3
杨 宁 崔佳玮
后盾是一名来自云南的90后青年,高中毕业后选择前往法国求学。因缘际会,他发现了自己对戏剧的热爱,于是就组建团队,成立了巴黎首个华人即兴表演剧团“业余制造”。
因缘际会
后盾1991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从小到大,他都是一个喜欢为大家“创造快乐”的人。2011年,他前往法国亚眠大学留学。
在法国留学期间,后盾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我平时很喜欢通过这些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结交不同的朋友。”他说道。这些经历为后盾组织自己的喜剧团队奠定了基础。
2019年,后盾硕士毕业后进入物流行业。“我平时有很多业余时间,所以有时候我会去看一些脱口秀节目,丰富我的生活。”后盾说道。同年的10月份,后盾开始尝试自己发起中文脱口秀活动,并成立巴黎脱口秀俱乐部。
每周五下班之后,或是在街边酒馆,或是在某家书店,后盾都会举办脱口秀开放麦活动。“每周五的活动会吸引很多感兴趣的小伙伴参加,大家一起说说笑笑,非常快乐。”
20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后盾接触到了即兴喜剧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法国当地有很多即兴表演剧团,于是他快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组织了巴黎首个中文即兴表演剧团。“剧团里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我们只有在业余时间才能聚在一起创作,所以我们的这个剧团就叫‘业余制造’。”后盾介绍说。
这是后盾对于喜剧新业态的一次勇敢尝试,这次尝试让他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他说:“我很喜欢大家创作时的思维碰撞,这不仅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互相学习到更多新的理念。”
热爱启程
“业余制造”从2022年至今已经举办了155期工作坊,每一期工作坊都会分不同的板块让参与者沉浸感受戏剧的魅力。在工作坊里,成员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可以从不同维度感受创作的过程。“工作坊的宗旨就是让大家系统地认识和学习新的知识,在以后的实践中去运用这些知识。”后盾介绍说。
当地还有一些留学生加入了工作坊,在这里交流分享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后盾说:“我希望工作坊能成为一个合作平台,满足大家不同的需求,比如学习需求、扩展人脉的需求等,通过戏剧这个桥梁让大家聚在一起。”
2023年4月份,经过一年的学习交流,“业余制造”的成员们迎来了工作坊的第一次小型汇报演出。这次演出虽然圆满举行,但成员之间仍发生了小插曲。
“我们第一次汇报演出的时候,新老成员之间就出现过分歧。有些演员希望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来进行这次表演,但有些人对演出要求很高,在参与过程中要求大家报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后盾说。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后盾将这种“碰撞”视作一份礼物。
他说:“我们是一个创作团体,尊重包容不同的声音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小摩擦反而能让我们不断地检视自己的想法,看到不同的可能性。”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团队的成员们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里。“我作为团队的组织者,看到团队每一位成员都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觉得很有成就感。”后盾说。
不断探索
2023年6月,“业余制造”申请到了法国政府提供的剧场,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活动场地的租用成本。“当地有很多支持艺术发展的政策,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后盾说道。
有了场地以后,“业余制造”的成员们就可以在固定时间来工作坊参加专业学习。后盾说:“场地一直是我们很大的问题,有了固定场地之后,我们就形成了每周日学习探讨专业,周二进行剧场实践的模式。”
2024年5月,“业余制造”迎来了第一次比较大型的公演。在节目策划、演员排练和演出宣传等方面都透露着成员们的认真态度。“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正式公演之前大家聚在一起聊想法,聊到地铁只剩末班车了才结束。”后盾回忆道。
这次演出的效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剧场内座无虚席,爆笑不断。演出结束之后,大家收到了来自观众的很多演出照片还有很多演出视频。“观众的反馈就是我们前行最好的动力。”后盾说。
2025年,“业余制造”的成员们依旧保持热爱的初心,连续举办了三场即兴演出,获得了很多的关注。除了喜剧小剧场,“业余制造”的成员们还独立创作出了6部中文话剧,希望能从独特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
“我们即将演出的《木兰出走前的那一夜》,就是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原型创作出的戏剧,讲述了中国传统故事,整部剧幽默又不失温情。”后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