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吃饭最香的男人,回来了
更新时间:2025-04-19 20:38 浏览量:3
“咚……咚……咚……”
熟悉的配乐声响起,那个身穿笔挺套装,拎着公文包的高个男子出现在了埃菲尔铁塔附近,带着一脸被饥饿折磨的表情,绝望地凝视镜头。当大银幕上出现这个画面时,电影院里爆发出了一阵笑声。人们知道,那个全世界吃饭最香的男人,就这样回来了,这一次还走上了大银幕。
“那个男人”就是松重丰,火爆全球的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十几年来唯一的男主角。剧中,他扮演的角色叫作“井之头五郎”,是一位从事进口杂货生意的商人。因为工作需要,他常常独自出门拜访客户,也经常为客户解决琐碎的问题。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工作结束之后,他就会在第一时间在工作地点附近的街巷内寻找好吃的餐馆,慰劳自己。
没有人会想到,情节极度简单的《孤独的美食家》,能够从2012年开始连续拍摄十季,这还不算各种版本的特别篇,更没人能想到,这个故事现在竟然有了剧场版,登陆了大银幕。2025年4月18日,由松重丰本人导演、编剧、主演的《孤独的美食家》剧场版在中国上映。中国影迷对这位吃饭很香的“五郎叔”也充满好奇。在上海的点映活动中,有人根据他在电影中喝汤的情节,推荐他尝试中国的“番茄鸡蛋汤”,也有人关心地向他提问:在镜头前吃喝时,要怎么才能保证油渍不沾到西装和领带上?
一部情节简单的日剧,能够和普通影迷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自然有它背后的理由。十几年来,《孤独的美食家》将“一人食”的姿态做到了极致,为全世界所有独自享用美食的人提供了一种心灵慰藉。正如松重丰此次来到上海时对中国观众所提到的那样,这部电视剧已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在很多国家,大家开始觉得,一个人吃饭不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了。“现在大家更多地追求的,是一种自由,那种‘一人食’的、独特的丰富感。”他说。
图/豆瓣
独自一人,从日本吃到世界各地
其实,在《孤独的美食家》剧场版上映之前,松重丰已经不止一次来到中国参加活动。在不了解他的中国观众眼里,他和剧中那个面容严肃、身材挺拔,只有吃到美食才会绽开笑脸的井之头五郎就是同一个人。但真实生活中的松重丰,其实比那个虚构的角色要更有亲和力,打扮也更松弛、随意。他一头白发,戴着可爱的圆框眼镜,总是面露笑容。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和中国很有缘分,短暂地自学过中文,还自称是日本娱乐圈“最会包饺子的人”。
选择将剧集《孤独的美食家》改为电影,作为主创的松重丰也经过了自己的考虑。他曾回忆,四十多年前,因为喜欢电影,想亲自拍摄电影,他才选择进入电影行业,没想到,自己这些年一直没有亲自执导电影的机会,却意外以《孤独的美食家》的主演身份成名。而现在,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这部连播多年的电视剧而言,似乎都到了一个需要创新和突破的时间节点。他思考过,这部轻松的美食小品是继续这样按部就班地拍下去,还是干脆去做一个“巨大的尝试”。最终,他和伙伴们选择冒险,将故事放到大银幕上,看看是否能带来更加新奇的效果。
以电视剧的基础风格打底,松重丰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在设计电影情节时,他希望在电影中放进不同国家的美食,还希望能有些冒险情节。在构思时,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活在日本福冈,距离韩国很近。那时,他就幻想着,要是可以游过海洋,到韩国去看一看就好了。于是,在电影里,他天马行空地安排井之头五郎来了一次“环球旅行”:先是去法国品尝奶酪汤,再到日本长崎为友人寻找食材,又让他在一次遇险之后,与韩国美食产生了缘分。不过,这样冒险的情节,没有冲散原版电视剧里寻找美食的内核。在编剧的过程中,松重丰还是要重复电视剧的主创们所做过的事。在收集素材时,他也要亲自去隐藏在世界各地的小店试吃,感受过店面真实的氛围和品质之后,再将它们编写进电影中,最终实地拍摄。
美食之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也成为剧场版《孤独的美食家》表达的重点。在电影中,虽然井之头五郎还是那个独来独往的样子,但他在替友人完成心愿的过程中,也和那些帮助过他、给他提供过美食的人之间产生了情谊。而且,这次他也不仅仅是一个人坐在镜头前面吃喝了,在韩国吃饭时,他有了不少“围观群众”,回到日本时,甚至还出现了他和几个人并排坐着,一起享用拉面的“破天荒”的场景。“(主角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孤独……但是有那么一瞬间,他们可能也会想着依靠一下别人,会想要跟别人一起吃的。”松重丰这样表达着他对这些新出现的“多人食”场面的理解。
看起来,这部最新的《孤独的美食家》剧场版,在保持原有故事风格的基础上,呈现了一个信息更加丰富,也更复杂的故事。松重丰对这部电影也抱有较高的期待,他多次提到,只要这部电影的票房足够好,未来也可以再拍摄第二部、第三部,电视剧版的《孤独的美食家》当然也可以继续。
图/豆瓣
如何专业“陪吃”十三年
“不受时间与社会的约束,幸福地填饱肚子之后,那一瞬间,他会变得我行我素,自由自在。不被任何人打扰,无须介怀地大快朵颐,这种孤高的行为,正可谓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
这段出现在《孤独的美食家》电视剧片头的旁白,是最贴合观众心声的一段“美食家宣言”。2012年1月4日,这段旁白第一次在电视上响起,此后,伴着这个熟悉的声音,每集30分钟,每周播出一集的《孤独的美食家》在日本东京电视台开播,一经推出便人气高涨。不知不觉,这部剧已经连续拍摄、播放了十季,到2025年,《孤独的美食家》剧场版上映时,这部电视剧已经整整陪伴了观众十三个年头。这样的盛况,连主演松重丰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是一个奇迹。他无法想象,亿万观众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会连续十几年观看像他这样的一个中老年大叔独自品尝美食的场景,还这样津津有味地看了十几年,丝毫不感到厌倦。
细究起来,这部剧能够火,确实有些道理。首先,《孤独的美食家》本来就是一部改编自20世纪80年代同名漫画的作品,剧中用美食治愈现代人的精神内核,就是来自这部漫画。而电视剧版《孤独的美食家》和漫画版更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每次,电视剧结尾出现的那位戴着眼镜,到拍摄地实地探店的大叔,正是这部漫画的原作者之一久住昌之。他曾提到,自己创作这部漫画的年代,是西餐大举进入日本的时期,而他对食物有着独特的见解,希望人们能不被那些外表时髦的饭店所迷惑,去寻找街头巷尾那些真正好吃、家常而又实惠的食物。这才和伙伴一起创作了这部漫画。
除了原著的影响力,能够找到松重丰这样一个适合扮演主角“井之头五郎”的人选,也是电视剧成功的关键。对此,久住昌之回忆,其实一开始,他并不确定松重丰是否能演好这个角色。因为漫画中的主角井之头五郎是一个身形健壮的中青年男子,和高大瘦削的松重丰外形差距很大。但很快,久住昌之和工作人员看到了松重丰在剧组吃盒饭时狼吞虎咽的神情,就立刻感觉“找对了人”,并和他一见如故。后来,久住昌之才得知,松重丰和井之头五郎在精神内核上也有着相似的地方。因为多年来经常扮演配角,松重丰习惯了在片场等待自己的戏份,有时等待的时间实在太久,他就会利用空档在街上寻找好吃的餐馆、小吃,用食物抚平自己的焦躁。如今想来,那种不断等待的焦灼心理,身为配角的无奈与不甘,可能正是松重丰能够塑造好那个走街串巷、烟火气十足的“五郎叔”的原因。
而《孤独的美食家》能够如此吸引人的最大优点,还是来自它完全“真吃”的拍摄。为此,剧组从一开始就决定放弃网络平台的推荐,也不选用漫画作者写过的餐厅,而是重新寻找好吃的餐馆,亲自试吃后再拍摄电视剧。这相当于是一种重新创作,给拍摄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该剧的制作人菊池武博曾提到,拍摄时,为了找到真正好吃的店,剧组经常派出五六位工作人员在某一区域寻找合适的饭店,一个工作人员有时每天要试吃四五顿饭才能找到合适的餐厅。几年下来,很多工作人员都长胖了。此外,吃饭很香的男主角松重丰也遇到了难题,他虽然爱吃,但天生饭量很小,无法一次性吃掉那么多食物。为此,松重丰决定,在每次拍摄之前都饿肚子,等到拍摄时上菜那一刻,才一口气把食物都吃完。后来,他曾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这种饿一天,吃一顿的拍法,才是他面对摄影机前的食物,能够永远保持热情的秘诀。
为了“真吃”而饿肚子的主角,为了寻找美食宁可自己长胖的工作人员……尽管摄影机之外的世界有着种种艰难,《孤独的美食家》的创作者们还是坚持拍了下去。于是,在剧中,“五郎叔”肚子咕咕叫的饥饿是真实的,那些偶遇的小店里,寻常人家的烟火气也是真实的。服务人员真诚的笑容,周围食客轻松惬意的心境,食材的新鲜和餐具的干净,都能在镜头前得到真实的展现。油汪汪的烤串,新鲜的青椒,冒着热气的拉面汤,热气腾腾的中国火锅……当“五郎叔”边吃边露出满意的微笑时,镜头之外,亿万观众的舌尖和肠胃,也得到了一瞬间的满足和快意。这种质朴精细的表达,在短视频尚未风靡,也没有夸张的“吃播”、摆拍的“博主探店”的年代里,显得弥足珍贵。镜头之外的真诚和功夫,才是《孤独的美食家》能够走进影迷们心中,带给他们真正的治愈的原因。
用“一人食”表达观念与人心
《孤独的美食家》当然不是唯一一部借助美食讲故事的作品。在这部剧成名之前的2011年,关于美食的日剧《深夜食堂》已经在全亚洲爆火,相比《孤独的美食家》以吃饭为主,人际关系为辅的小故事,《深夜食堂》在对美食的介绍之外,还蕴含了食客们复杂人生经历的厚重感,更像一部以剧情为主的电视剧。此外,在美食这个领域,还有描绘独身女子坚持每天亲自做晚饭、喝冰冻啤酒,从独自一人的享受中获得治愈的《晚酌的流派》等日剧,这些剧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观察,也都有着各自的受众。
不过,《孤独的美食家》和上述这些作品还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它将井之头五郎独自一人吃饭和生活的状态毫无动摇地拍摄到底,几乎从不加入“多人用餐”的场景。这样的坚持,其实也就是创作者本身对孤独、自由的人生状态的一种守护。剧中的井之头五郎风雨无阻,坚持独自用餐,在餐桌之外也坚持过着一个人的日子,不为任何人妥协。偶尔,他也会感到无聊和后悔,但是肚子的“咕咕”声很快就会将他拉回现实,在一次次满足口腹之欲的过程中,他忘记了过去的遗憾,也不再为未来焦虑。他就这样治愈了自己,也治愈了屏幕前无数孤独的灵魂。
这些“一人食”的画面,用这些家常美食和那些琐碎、细小却格外真实的剧情,为孤独的都市人提供了庇护和共情,缓解了那些经常独自一人的观众内心的孤独和隔绝感。实际上,那些观看“五郎叔”吃饭的“饭友”们早就已经有了缓解孤独的办法。在中国的视频网站上,很多网友聚集在他狼吞虎咽的画面下热烈讨论,创造了“孤寡的美食家”“凭食力单身”“胃您导航”这样的“爆梗”,也互相调侃。能够想象,每天中午,有多少人就是这样一边看着评论,一边独自一人享用午餐。一种遥远又切近的陪伴就这样达成了。
在《孤独的美食家》火遍全球的十几年中,整个世界也已经变得更加网络化,人际关系日益原子化。社会的变迁,让独自工作、独自生活的人变得更多。与孤独相处,自然变成了都市人的重要课题。因此,人们在那个昂首挺胸地走在繁华街头,点下很多份食物,然后独自吃掉的井之头五郎身上,无数次看到了自己。也正是在他那份骄傲和坚持,那份“不需介怀”的自由中,人们才能一次次重获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学会从孤独中汲取快乐和力量。
为普通人守卫个人生活中难得的孤独与自由,才是《孤独的美食家》真正的意义所在。正如松重丰和中国观众交流时所提到的那样,他觉得,无论是自己一个人看剧、吃饭,还是去电影院听着别人的笑声,甚至听着别人肚子的咕咕声去看《孤独的美食家》的电影版,换个角度想想,其实都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方式”。至于影迷们关心的,如何才能不把饭菜沾到领带上的问题,他的回答则是:其实,我常常弄脏……但是弄脏也没关系。“我们追求吃得好,吃得自由,就好了。”
记者:仇广宇
编辑:杨时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