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校本课程“教育戏剧”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这校有了“一出好戏”
更新时间:2025-04-11 11:39 浏览量:4
3月25日,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基于任务群的劳动项目设计”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在新吴区举行。作为活动承办单位之一,新吴区春阳实验学校在会上分享了 学校“一出好戏”劳动教育经验。
该校聚焦“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依托“教育戏剧”这一特色课程,将戏剧元素融入劳动教育,推出了“一出好戏”劳动项目。项目以戏剧为依据,为戏剧表演提供支持,构建以道具制作、服装设计、舞台布置等内容的项目体系,让学生们参与制作过程,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乐趣,提升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据了解,该校近年来致力于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戏剧课程,《教育戏剧:课程化的儿童剧场》获得立项成为无锡市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并于2024年完成结项。
以“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为抓手,该校尝试用三种实践途径将戏剧元素与劳动元素融合,打造多维度的劳动课程体系。
一是融入劳动必修课程。在劳动必修课程中,学生深入学习制作头饰、面具、道具、舞台装饰等基础实用技能。
二是融入劳动社团活动。学校在“向阳花”劳动实践社团及课后服务劳动实践课程中,拓展“一出好戏”项目特色课程内容,在跨学科融合中结合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提升劳动教育的综合性。
三是跨学科渗入相关学科课程。学校挖掘语文、英语、音乐、道法等课程中的劳动元素,开展基于劳动素养培养的跨学科学习。如小学各学科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通过道具制作(如语文《中国美食》黏土食模、科学地质模型)、服装设计(英语生肖头饰、美术环保时装)、舞台布置等,分学段开展手工劳作与科技实践,将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贯穿于跨学科项目,实现“以劳育人”与学科知识双向赋能。
在每年的劳动宣传周期间,该校举办戏剧演出和成果展评活动。学生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戏服,使用自制道具,倾情演绎工匠故事。劳动社团在校内举办道具、服装成果展评,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
该校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堂”的理念,搭建“戏韵廊”“戏梦阁”“戏具坊”“戏影苑”等主题场馆,将劳动教育与戏剧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戏剧的舞台上感受劳动的魅力,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戏剧的乐趣。
“我校‘一出好戏’劳动项目的实施,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还促进了学校课程建设、内涵建设”。校长方晓明表示,学校还将联动非遗传承人开设大师课程,并探索人工智能工具与传统劳动教育的结合,让课程更具时代活力,展现时代特色。(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