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首都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戏剧衍生品:越发“滚烫”的文化消费

更新时间:2025-04-10 09:43  浏览量:7

搭载着城市文化符号,刺激着剧场周边经济,剧迷们的戏剧衍生品消费俨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消费行为本身——

戏剧衍生品:越发“滚烫”的文化消费

一部热门音乐剧的衍生歌词本,能让数百名剧迷冒着夜雨从剧场开门前就排起长队,进场后更是一路狂奔;一部经典话剧的帆布袋,卖了几年仍然畅销,上面仅写了一句自嘲的台词;哪怕是衍生品圈子里最常见的徽章和冰箱贴,沾着一部热剧的光,也能在十分钟之内宣告售罄……过去几年中,随着戏剧市场的火热而越发“滚烫”起来的戏剧衍生品,正一步步打破边界,成为一道正在崛起的文化消费新景观。

茫茫人海中,剧迷用帆布包“接头”

“我家有个衣架,挂满了从剧场买回来的帆布包,包的数量多到让衣架变得像一棵‘帆布包树’。”苏州剧迷小问告诉记者,她很容易为喜欢的戏剧“激情消费”,购买各种各样的戏剧衍生品,以留存当时、当场的观剧记忆,其中,帆布包是她最热衷购买的品类。

近些年,戏剧市场持续火热,剧场上座率持续走高,好剧一票难求。据今年年初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去年一年,剧场类演出(含演出新空间和小剧场等)票房收入为119亿元,其中,音乐剧演出场次同比增长超5%,票房增长超10%。

剧场火热的同时,剧场里设点售卖的戏剧衍生品也日渐走俏。购买相关剧目的衍生品,成了众多剧迷的观剧仪式感之一。纵然是消费观较为理性的剧迷,也很难在走出剧场、身体里蓄满一出好戏带来的情感能量时,木然地路过衍生品售卖点、不带走任何一件小玩意儿。

另一名本地剧迷周缘就是这样,她向记者阐述了自己购买戏剧衍生品的心理动因,“戏剧衍生品更像剧迷的一种身份标识,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同好、获得群体归属感。”其中的逻辑链十分清晰:当一出好戏里的某个部分与剧迷的个人经验有所联结,情感共鸣在剧场空间内形成,戏剧衍生品本身就能够成为剧迷自我表达的一种手段。茫茫人海中,某部戏剧作品的衍生品就像剧迷之间的“接头暗号”,对上了暗号就是某种程度的“同类”。

也许正因如此,小问和周缘最爱购买的戏剧衍生品都是帆布包。周缘告诉记者:“作为戏剧衍生品的帆布包,往往会印有剧中的台词,比如话剧《蒋公的面子》,其衍生品帆布包上就会印‘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音乐剧《粉丝来信》的帆布包,印的是‘哪怕是最黑暗的时刻,文学仍然是能够指引人、拯救人的那一道光’;话剧《春逝》的帆布包就简单印了‘春逝’两个字。”这些话,在某些时刻,和她的心境相符,也赋予她一种作为剧迷的身份感。

在帆布包之外,印有剧情简介、演职人员信息、剧照等的剧目场刊,提炼戏剧元素设计的小徽章,以及明信片、歌词本、手机支架等都颇受剧迷欢迎。

市场浪潮中,剧场从“卖演出”到“造生态”

在剧迷的范畴之外,戏剧衍生品几乎也已经成了各家剧场营造剧场生态的重要一环。

今年3月,音乐剧《人间失格》在苏州狮山大剧院上演。剧场在显眼的位置竖起一块相关主题的巨型风动板,板子上的亮片随风而动,吸引许多剧迷前来“打卡”。南京剧迷卢舟舟为了这块风动板,在《人间失格》巡演的众多站点里,选择了苏州站。在她看来,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戏剧衍生品,尽管它既不可移动,也不可售卖。

同样令剧迷对狮山大剧院连连称赞的,还有随票附赠的纪念票根。“在狮山大剧院演出的每一部剧,几乎都有好看的纪念票根相送,还有特制的印章供剧迷盖章留念。”周缘也是狮山大剧院的常客,她说,票根是剧迷与戏剧之间的通路,纪念票根往往包含更多的戏剧元素,更美观。一张好看的纪念票根,几乎可以为一段观剧的记忆覆上一层“柔光滤镜”。

无独有偶,3月底,东太湖畔的苏州湾大剧院也因为一张纪念票根刷到了一波剧迷的“好感度”。彼时,高热度音乐剧《粉丝来信》在“湾里”上演——此前,该剧在合肥大剧院巡演,剧院自制的信笺票根备受好评,苏州湾大剧院与合肥大剧院干脆搞起一波联动,为苏州观众特制了同系列纪念票根。两款票根封面都是剧目横版海报,背面则是剧中不同唱段的歌词,两相呼应,十分浪漫。

一张小小的纪念票根,成为一根联系起戏剧、剧场、剧迷三者的纽带,不仅增强了剧场与剧迷间的互动,更让观剧成为一种更具趣味的文化消费游戏。

张家港保利大剧院近年推出的若干戏剧衍生品,在每场演出之前都免费向剧迷发放,今年是特制的大票夹——有黄和紫两种颜色,比传统的长方形票夹大一倍多,简约而实用,不仅可供剧迷收纳票根,还可放置节目册、剧目宣传单页等。“我觉得这样的戏剧衍生品代表着剧院与剧迷之间的一种特殊联结,代表着剧院对剧迷的重视,能为剧迷带来一定的情绪价值和仪式感。”剧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希望在丰满大家戏剧感官的同时,也给剧迷一个常来剧院的理由。”

衍生品经济中,城市文旅变得更生动可亲

在市场的良性运转中,戏剧衍生品的风也从剧场内吹到了剧场外。在剧场外,它突破了一个帆布袋、一张纪念票根、一本场刊,抑或是一枚徽章的形态限制,更与剧场周边商业、城市文化旅游相结合,打破边界,融入生活。

近些年,毗邻万达广场、美邻广场等商业区的张家港保利大剧院,常与这些周边商业区的店铺跨界联动,比如,凭3月份的一场热门演出票根,可至某日式烧鸟店领取两串烧鸟、一杯生啤;又比如,剧院曾与奶茶店联名,推出“开心麻花”系列杯托,供剧迷边喝奶茶边“打卡”。

苏州湾大剧院去年首次推出的“音乐剧的夏天”演出季,不仅与多家苏州当地的特色酒店合作,推出“音乐剧的夏天”主题房,还炮制了“苏州湾悬疑宇宙”搜证活动,将相关戏剧作品中的“证物”藏匿在苏州的多处“网红打卡点位”,让观众走出剧院,走进姑苏,给足“君到姑苏见”的文旅体验感。

在这样的风潮中,戏剧成了一扇广义上的“门”,大门敞开,迎接四面八方的观众走进苏州的剧场,也走进苏州的文化。

在许多外地剧迷谈到对苏州的印象时,冷门的苏州丝绸纹样竟成了圈子里的热门——这归功于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与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名的票面。“今年的票面图案是‘白色纳纱团花地景纹袄’中的纹样,是丝博的藏品;去年的颜色要亮一些,是另一件藏品中的牡丹纹样。”卢舟舟如数家珍,在剧迷们的聊天群组中,苏艺的联名票面代表着一种极具韵味的“江南美”,“在全国那么多剧院中,这款票面也是美出了名堂的。”她补充道。(记者 王敏悦)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