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唱京剧被群嘲 为何00后却把剧场挤爆?
更新时间:2025-04-07 20:29 浏览量:4
深夜刷到条热搜把我逗乐了——"王佩瑜说郭德纲唱京剧像在澡堂子搓背",评论区炸出两拨人:一拨追着骂老郭糟蹋国粹,另一拨嚷嚷"总比躺在博物馆等死强"。这场景让我想起前些天在剧院门口看见的奇景:穿汉服的00后举着奶茶排队等进场,旁边穿唐装的老票友气得直跺脚:"郭德纲把京剧搞成相声剧了!"
得承认,当郭德纲扮上包公唱起《铡美案》,确实能让京剧演员集体犯职业病。就像厨子见人拿茅台炖白菜,心疼得直嘬牙花子。可您猜怎么着?麒麟剧社去年光《包公打灯》就演了80场,场场爆满加座卖到走廊上。这事儿搁十年前谁敢想?那会儿京剧演员最怕过年,除了春晚那十分钟,整年都跟失业似的。
孟广禄给郭德纲配戏这事儿,老票友们气得直拍大腿:"这不成下九流了吗?"可人家孟先生门儿清:剧场里坐着八成是头回买票的年轻人,比老年大学汇报演出强百倍。有回散场我逮着个染紫头发的姑娘问感受,她嚼着泡泡糖说:"比爱豆演唱会带劲,包大人还会说单口相声呢!"
您别以为老郭在瞎折腾,人家心里揣着本明白账。当年相声快咽气的时候,小剧场里硬是靠荤段子吊着半口气。现在他给京剧开的药方,活脱脱就是德云社发家史2.0版——把两小时的《四郎探母》拆成六个"京剧脱口秀",中场还能扫码点戏。有回我亲眼见着观众席飞上来条秋裤,说是给杨四郎当白绫使,愣是让老戏骨在台上憋笑憋出内伤。
那些骂老郭"梆子味京剧"的专家怕是忘了,二百年前徽班进京也是各种乱炖。程长庚要是活过来,估计得夸郭德纲深得"花部乱弹"精髓。倒是某些端着铁饭碗的名角,把《贵妃醉酒》唱得跟老干部做报告似的,台下观众睡得直打呼噜。
您说这事儿魔幻不?体制内院团拿着补贴排新戏,票卖不出去就组织中小学生包场。麒麟剧社倒好,自掏腰包养活三十多口人,票价比电影票还便宜。有回我跟后台管事的唠嗑,他说最愁的是抢不到剧场——德云社封箱那几天,麒麟的票贩子能把黄牛逼得改行卖糖葫芦。
王珮瑜说老郭不够专业我认,但要说他没功劳,那可真是昧良心。去年某大学京剧社招新,海报上印的不是梅兰芳,而是郭德纲版包公表情包,配文"来学能让张云雷喊师叔的传统艺术"。您猜怎么着?报名人数破了建校纪录。这魔性传播效果,可比在戏曲频道放一百遍《锁麟囊》管用多了。
说到底,京剧要真成了碰不得的唐三彩,那才是死路一条。郭德纲就像条鲶鱼,搅得京剧圈不得安生。有人骂他破坏生态,可没这条鲶鱼,池子里的鱼早翻肚皮了。您看现在各大院团不都开始搞"沉浸式京剧"了吗?听说有家院团排了出《霸王别姬VR版》,项羽的乌骓马改成了赛博机甲——这要搁以前,戏迷不得把剧院拆了?
散场时听见俩老观众拌嘴特别有意思。戴瓜皮帽的说:"老祖宗的东西不能这么糟改!"拄拐棍的爷爷回怼:"我六岁在天津卫听戏,角儿们现挂的包袱比这野多了!"您品品,这场景多像当年电影从默片变成有声片时,那帮老派人士的焦虑。可谁还记得反对派说过啥?大家只记得《雨中曲》里那段经典踢踏舞。
摸着良心说,郭德纲的京剧确实不够正宗。但正是这种"不正宗",反而撕开了条生路。就像当年梅兰芳踩着跷功改革青衣唱腔,被骂"离经叛道"多少年?现在回头看,没那帮"叛徒",京剧恐怕早就进了历史教科书。所以说啊,艺术这玩意儿,活人唱给活人听才是正道,成天跟故纸堆较劲的,只能对着空气唱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