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首都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从爆款到停演,8.19亿的戏剧幻城因何“梦碎”峨眉山?

更新时间:2025-09-03 23:07  浏览量: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泽坤 实习生 袁垚鑫

总投资额达8.19亿元的实景演艺《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于2025年6月中旬悄然停演,这一消息随着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报的披露引发媒体关注。这部由知名导演王潮歌创作并执导的“只有”系列首部作品,自2019年正式推出以来,曾获得诸多荣誉,如今却落得停演的结局。

艺术的高雅与市场“水土不服”,观众看不懂的艺术

据此前报道,《只有峨眉山》系列总投资额达8.19亿元,剧场项目占地面积约7.8万平方米(117亩),以峨眉山云海为创意元素,打造了三个演出剧场,演出时长合计210分钟,首创实景演艺与周边原始村落相融合的演艺方式,为中国南方首个行进体验式情景剧。

2019年,王潮歌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表示,《只有峨眉山》是她想建造的一个真正的戏剧幻城,想让观众从进入剧场的第一刻起,就已经沉浸在戏剧中。戏剧幻城是一个由多个场景组成的表演形式,其中每个场景都是一个独立的戏剧作品。

《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自问世以来,屡获殊荣。2020年11月18日,该剧入选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合主办的“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成为川渝地区文旅融合的标志性项目。2021年,又荣获2021中国文化和旅游总评榜四川分榜“2021年度文创演艺奖”。2022年,其建筑灯光设计与艺术空间灯光设计双双斩获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最高荣誉——铂金设计奖,同时获得由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ALD)主办的“2022亚洲照明设计奖-非凡之光”,并在AALD2022灯光之夜暨颁奖典礼上获授奖项。

然而,从观众的反馈来看,这部作品在剧情和主题上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大众点评上,不少网友表示难以理解作品的内涵。名为“思钱想厚”的网友指出:“看不懂他想表达什么,每一场剧都显得很怪异,内容空洞、抽象、甚至有些无病呻吟。”另一位名为“吨吨脑袋”的网友则调侃道:“那些说好看的人,是不是艺术造诣太高了?我们一般人实在欣赏不来。”

此外,一些观众认为情节压抑、剧情尴尬,不适合儿童观看。网友“琳卡糖”表示:“剧中出现了抑郁、暴力、非礼、捡尸等桥段,这样的内容怎么能让孩子们接触呢?”在美团的评论区,也有网友认为该剧形式大于内容,且服务态度欠佳。网友“apeng100198039”指出:“工作人员和负责网上咨询的人员都不够专业……演员表演生硬,中间衔接也很勉强……孩子基本看不懂,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素质很差。”一位匿名用户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大众点评与美团消费者评论截图

有文旅行业专家认为,这种形式虽然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其吸引力并不强。南方都市报在对文旅行业专家及从业者的采访报道中指出,“峨眉山主要的客群是进香客群、中老年客群、旅游团客,多数对旅游演艺无感,要不就是被旅游团带去,围观看热闹。”不难看出,《只有峨眉山》在主题和内容上与目标客群的需求上存在一定的错位。

商业模式的“致命伤”,投资与运营的“双输”局面

从商业模式来看,“只有”系列这类项目存在诸多问题。在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产业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由于投资方专业性欠缺,往往会采用全盘托付给总导演团队的轻输出模式,演出编创团队和投资建设运营方是完全分离的。在项目设计、舞台设备定向采购和剧目编创方面的巨大利益,会导致编创团队对项目规模、设备、剧目都提出很高的投资要求,完全不考虑市场。投资方往往只负责出钱和运营,项目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成本都非常巨大。运营收入还要被编创方分一杯羹,却根本不保障盈利。”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截图

据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其旗下的《只有峨眉山》项目运营主体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2020年—2024年,云上旅投的净利润分别为-6057.84万元、-7461.77万元、-9538.58万元、-2.28亿元、-1.24亿元。自云上旅投2019年成立以来,2020年—2024年已连续亏损5.82亿。据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报披露数据显示,云上旅投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13.83万元,五年半合计亏损近6亿。半年报中对此说明,“只有峨眉山”剧场演艺项目前期孵化及推广工作受阻严重,整体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报告全文截图

据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摘要披露的信息显示,为投资建设运营《只有峨眉山》,负责运营该项目的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曾向银行借款5.3617亿元,并承担了峨眉山旅游划入的《只有峨眉山》相关资产(负债)。根据后续签订的借款合同,云上旅投与银行约定的借款本金为5.6亿元,到期日为2036年12月5日。2025 年上半年,云上旅投因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云上旅投各股东已按照《担保合同》对到期借款本金及利息472.83万元约定履行连带担保责任。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截图

同时,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还对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提供了不超过5000万元的财务资助。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公告及说明显示,目前公司尚未收到 2025

年第二季度借款利息45.50万元,已向云上旅投发出催收。云上旅投回函表示,因“只有峨眉山”项目于6月15日暂停演出,停演后暂无收入来源,短期内无法支付相应款项。为此,峨眉山旅游已在母公司财务报表中对云上旅投借款无担保部分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市场与成本“双重夹击”,竞争中的“孤勇者”

8月7日晚,丽江股份(002033.SZ)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其旗下负责《印象丽江》的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实现营收6428.76万元,净利润2435.79万元。8月25日,三湘印象(000863.SZ)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三湘印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72万元。三湘印象旗下运营的《印象大红袍》春节期间6晚连演25场,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又见平遥》五一假期单日加演至5场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以《印象丽江》《又见平遥》《印象大红袍》等为代表的同类演出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均实现了盈利。

据报道,位于郑州市中牟新区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作为《只有峨眉山》同系列作品,2024年共接待游客3603万人次,同比增长17%。2025年1月至7月,该景区接待游客2353.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94亿元,发展势头强劲。

另一个同系列项目《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自2023年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演出近2.1万场,观演人次近1000万,成为京津冀地区文旅版图上的新地标,为中国沉浸式文旅产业提供了“让经典可感可触”的鲜活样本。

然而,《只有峨眉山》却未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南方都市报对文旅行业专家及从业者的采访报道中表示,峨眉山主要的客群对旅游演艺无感,而山岳型传统景区普遍存在门票价格高、游玩耗时长、体力消耗大的情况。演出虽然可以增加景区或目的地夜生活消费,但票价对于部分消费者有一定负担,演出主题若不够吸引人,那就很难引客了。

此外,峨眉山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也受到了游客的诟病。“真的假的?还有演出?”名为“丁丁猫里”的网友表示,即使去过峨眉山旅游数次也没注意到《只有峨眉山》的演出。网友“功杰G3”透露,峨眉山景区本是一个度假胜地,但住宿很不方便,仅有的几处价格还很高。多数网友同时表示,“峨眉山基础设施太差,价格不亲民且服务质量不好,盘山路程本就不易,无心再观看什么演出。”这些因素都对《只有峨眉山》的市场推广和观众吸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产业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在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还提到,“只有”系列采用多剧场串联的产品形态,占地面积大且舞台设计多元,所需要的建设、编创、运营成本以及后期设备折旧成本都高企,但在收入上只能依赖单一的门票。门票定价取决于消费力,是有天花板的。所以如果客流不够高,净利润基本无望,甚至收入无法覆盖日常运营成本。

《只有峨眉山》的停演,给文旅产业的创新敲了一记警钟。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投资与运营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竞争与需求之间满足游客的期望?文旅演艺体验项目不能仅仅依赖于艺术的创新和导演的名气,还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商业模式、运营成本和游客体验等多方面因素。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