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首都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云南网专访|“枯坐比久睡要好”:青年演员陈震涛的戏剧守望

更新时间:2025-08-06 15:02  浏览量:1

​ 3年,86场巡演,35人的舞台,青年演员陈震涛说起参演《澜沧水长》时,眼睛里放着光,“我的角色虽然没有名字,但参演这部作品带给我很多。”

这位25岁的云南小伙,戏龄不长,但已积攒300余场舞台经验。

从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到商业话剧《小王子》,再到电影《边塞巡边人》,他在不同题材中锤炼自己,用角色诠释对戏剧的热爱,也在忍耐中等待着戏剧的春天。

“我告诉自己再熬一熬,枯坐比久睡要好。”这是野外合作社乐队的一句歌词,也是青年演员陈震涛在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及的一句话。

在坚守中感悟戏剧的分量

“演员最大幸运便是遇到好导演、好剧本和好角色。”陈震涛说,2022年刚毕业时,他曾收拾好行囊准备远赴新疆“流浪”,一头金黄色的寸头彰显着“逃离的决心”。

《澜沧水长》剧照 供图

出发前夕,一个电话将他拽回舞台——云南省话剧院的新戏《澜沧水长》需要演员。次日试戏,王晓鹰导演盯着陈震涛叛逆的发色说:“明早我要看见它变黑。”

就这样,陈震涛幸运地进入《澜沧水长》剧组,一待就是3年。

“王晓鹰导演人格魅力非常强。有戏时,我认真排练,没戏时,我赶紧坐到导演旁边,听他说什么、做什么以及给大家排练什么。”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是陈震涛进入《澜沧水长》剧组学到的第一课。

《澜沧水长》剧照 供图

在一次排练中,陈震涛的角色原本只是沉默的“背景板”,他反复揣摩角色心理,丰满角色眼神的层次感:当被要求留下梭镖时,他迅速将梭镖换到右手,警惕地扫视着右侧的战士们,身体紧绷着不敢交出武器。

这个本不在剧本里的眼神变化,被王晓鹰导演敏锐地捕捉到。排练结束后,他当众肯定:“震涛给自己加的眼神戏非常棒!”

“35个演员对着20位观众鞠躬,那种感觉很复杂,但我们依然认真完成了每一个动作。”陈震涛回忆起《澜沧水长》在连云港的巡演时,语气里满是感慨。

陈震涛与王晓鹰导演合影 供图

他至今记得,王晓鹰导演连音响推子的刻度都要反复较真——正是这种对专业近乎偏执的敬畏,像一粒种子落在他心里。

在剧组认真的氛围浸润下,陈震涛渐渐想明白:戏剧的尊严从不在观众席的热闹程度里,而藏在每一个参与者对这份事业的坚守里。

从观众眼中洞见表演真谛

如果说《澜沧水长》教会陈震涛“扎根”,前言剧社的《小王子》则让他学会“生长”。

在《小王子》中,陈震涛饰演佩里,这个角色需要他同时与小王子进行互动,还有大量独白。

《小王子》剧照 供图

陈震涛说:“最开始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佩里,只是在模仿想象中的他。”首演结束后,他甚至想过放弃这个角色,但并没有退缩。

回家之后,他留在停车场,对着冰冷的水泥墙排练。回声在空旷中震荡,像一种隐秘的共振。

这是他为了“磨戏”,养成的“怪癖”,每天独自练习两三小时,风雨无阻。

在这个隐秘的角落,他也常常流泪,为某个细节没到位而自责。这个临时的排练场,也是他的战场——这里没有观众,只有他与角色无声的较量。

陈震涛坦言,自己的戏剧之路并非一路坦途。他曾靠每月三场戏1800元过活,送过外卖、开网约车补贴生计,却拒绝接“来钱快”的短剧,怕被快节奏磨掉对角色的耐心。

他说,有时候真的觉得很难,但从未想过放弃。“我觉得戏剧和摇滚很像。戏剧或许也需要同样的等待。”

《边塞巡边人》剧照 供图

转机终于降临,电影《边塞巡边人》的机会,像一道光照进他的坚持。

对对导演在众多简历中,一眼锁定陈震涛照片里那股“倔强”。试戏时,摄影师也说:“这小伙子眼里有股劲儿,让他来演!”

这是陈震涛首次担纲电影主角,饰演一个在国境线上继承祖辈使命的年轻巡边人。他感慨不已:“确定是我演那天晚上,我抱着省话剧院的老师哭了很久,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陈震涛生活照 供图

是的,枯坐比久睡要好,它是将根须扎向地下的沉默生长。当剧场灯光点亮,那些独自捶打角色的长夜,终会化作舞台上有血有肉的生命力。如今,陈震涛依然在云南省话剧院排演《澜沧水长》,依然去商业小剧场打磨角色,也筹划着自己的独角戏——灵感来自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他想把戏剧行业的困境与微光,讲给世界听。

云南网记者 牟燕红 实习生 孟芬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