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重庆⑦|话剧《雾重庆》的前世今生
更新时间:2025-03-14 14:04 浏览量:13
新重庆-重庆日报 泥文
“无数山,无数水,无数江河无数泪;雾重庆,山重庆,风雨如磐大重庆……”抗战话剧《雾重庆》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呐喊,一句句直叩心灵的台词,八十年来,一直深深地打动着观众,经久不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这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上最为晦暗的时期,如《诗经》所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随着战争的扩散与社会动员的展开,话剧发出这个动荡年代最为惊人的“鸡鸣”之声。相较于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话剧所承载的思想新潮、形式简便自由,更容易进行组织并应用于宣传动员,因此话剧从新青年们进行文艺探索与自我表达的小众艺术转变成一种下沉到中国社会斗争、抗战层面的艺术战斗武器,成为一种特殊时代唤醒民意、振奋人心、激励斗志的大众文化,因而造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黄金时代。
话剧《雾重庆》便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1940年,青年剧作家宋之的创作了话剧《雾重庆》,在重庆国泰大戏院首演,轰动一时,被誉为五四以来最好的话剧作品之一,周总理也给予盛赞,称“这部戏很好”。
1938年夏天,时兼国民党军委会政治副部长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在政治部三厅厅长郭沫若陪同下约见宋之的,对宋之的的创作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他能暂时少写剧本,多上前线作实地采访。宋之的作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战地访问团的副团长,率队前往各战场搜集创作材料并进行抗战宣传。他访问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分会、中条山战区、八路军第18集团军等地,亲眼见证了前线战地的艰苦与将士的牺牲。
一年后,周恩来托人捎口信给宋之的,让他去重庆向后方人民汇报前线情况,并建议他留在重庆开展工作。宋之的按照周恩来的建议来到山城重庆。宋之的看到的景象让他倍感震撼和失望。前方将士浴血奋战,而后方却充斥着腐败、投机和堕落。一方面,达官贵人歌舞升平;另一方面,难民群体生活艰难,无居无业,饿殍遍地。此外,“綦江惨案”的发生和汪精卫的叛变投敌更是让他深感抗战形势的严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宋之的在夏衍领导下,与于伶、金山等在重庆共同组织中国艺术剧社,演出进步戏剧。宋之的在目睹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鲜明对比后,巨大的反差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宋之的决定用话剧来揭示这些黑暗面,展示难民和底层百姓的疾苦,同时批判那些抗日大话不离口却天天莺歌燕舞的国民党官僚的欺骗与伪善。于是,创作的灵感在他的心中逐渐萌芽。
1940年夏天,宋之的在重庆江北乡下宝胜寺,开始创作多幕剧《鞭》,想“鞭策”当时在重庆的年轻人,应该要坚持抗战理想,不要轻易向生活妥协。经过数月的努力,他完成了剧本的初稿。随后,他将剧本交由中国万岁剧团排演,并将剧名更名为《雾重庆》。这一更名不仅更直观地反映了剧本的主题和背景,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这部剧讲述了抗战时期,一群激荡着救国情怀的青年人从北平流亡到山城重庆,残酷的现实让他们的生活漂泊无依,黑暗的社会将他们的坚守与希望摧落殆尽。青年人在国家、民族存亡与自身命运的交织中苦苦挣扎,在抗争与沉沦之间思索何去何从……
自首演以来,《雾重庆》的排演从未停止。因为座位天天爆满,演出周期又有限,剧组甚至登报启事:已经看过《雾重庆》的观众,请把机会让给其他观众。这部剧不仅在重庆本地引起了轰动,还先后在陕北、成都、桂林、香港、北京、上海等地陆续上演,成为了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话剧。
1941年9月12日,旅港剧人在香港中央戏院献演《雾重庆》,这是大后方剧人在香港演出的第一出话剧。茅盾带头写文章宣传,柳亚子、夏衍、于伶、戈宝权等纷纷响应,胡考、特伟、丁聪、郁风、陆志庠为演员作速写。这么多名家为一出戏的演出助阵,在香港甚是少见。香港之于话剧,本有“不毛之地”之说,而这部剧的出现,可谓盛况空前。《雾重庆》最初在香港演出,租剧场都十分困难,没想到演出预告一出,5000张票很快就被抢购一空,5天演出了10个满座。戏院老板一改话剧不赚钱的看法,连夜请全体演职员赴宴,请求他们多演几场,合同也不用签了。于是,《雾重庆》在香港创造了连续14场满座的纪录。
《雾重庆》的影响是深远的。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都曾上演过此剧。1962年由当时全国十大话剧团之一的重庆市话剧团演出的《雾重庆》,自冬演到夏,观众从穿棉大衣带着烘笼半夜排队买票,一直到扇着在大蒲扇、扛来竹凉椅排队买票。1979年再演《雾重庆》依然火爆,共演出200余场。1989年9月15日,为了迎接重庆的“三庆”活动,即重庆得名八百年、重庆解放四十周年、重庆建市六十周年活动,重庆市话剧团再一次排练《雾重庆》。1990年10月15日,《雾重庆》受邀参加首届西南地区话剧节,作为开幕式首轮首场演出。直至现在,《雾重庆》仍然被不断改编和演绎。2021年重庆市话剧院再度排练《雾重庆》,并在抗建堂剧场驻场演出。这一版本的《雾重庆》在舞美设计、表演风格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尝试,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雾重庆》的创作故事是一部充满时代感与个人情感的杰作。它不仅是宋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抗战时期的艰辛与困苦,更能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