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首都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陕北青年戏剧艺术家刘建奇的成就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5-07-15 00:02  浏览量:1

文/雷建忠

2025年6月30日,笔者因撰写《横山剧团志》,有幸访问了陕西戏曲研究院青年戏剧艺术家刘建奇,还在他的陪同下参观了西安中国秦腔博物馆和易俗社陈列馆。

刘建奇1977年出生,是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人,1993年从横山职业中学戏剧班毕业被横山剧团录取。他学习认真、肯吃苦、爱钻研且有巧思,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细腻的表演,很快成为剧团里兴趣广泛、戏路宽广的多面手和台柱子。

他既能主演老生,也能驾驭须生、小生、丑角等多个行当。他曾成功出演20多本大型历史剧,在秦腔传统戏《生死牌》中饰演黄伯贤,《哑女告状》中饰演掌忠,《银屏挂帅》中饰演李世民,《桃李梅》中饰演(官丑)赵永华,《薛刚反唐》中饰演徐策,还在《杨家将》《金沙滩》《两郎山》(上下本)中饰演杨继业等角色,曾被横山剧团看作“希望之星”,此外,曾任本团业务股股长、工会委员等职。

2000年,刘建奇在靖边演出时,被西安市秦腔一团导演陈道耕发现。陈道耕连续几晚观看他的演出后,认可了他的潜力,便引荐他到西安,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个伯乐,刘建奇也因此顺利考入西安市青年秦腔艺术团(三意社)深造。然而,难题很快浮现出来,那就是他鼻音浓重的陕北腔如何尽快适应秦腔的学习——这道坎若跨不过去,就很难融入这个地域性极强的文化艺术领域。带着这个问题,刘建奇钻研王依群的《秦腔语音》讲座,以及王志植和吴安平老师合编的《秦腔秦韵》,研究陕北腔与关中腔读音的异同,以此搞清其中的规律,再加上他处处留心、随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慢慢摸索改进,加之,他还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每拿到剧本都会再复印一本留作备注用,把一些容易读错的字标出来。入催苦练三年,这一难题终于被克服。他后来把自己改进的方法总结成一句行话:“唱、念、做、打、舞,其中唱和念是首要法门。”2001年,他在《法门寺》《哑女告状》《生死牌》等折子戏中受到好评,主演《杨门女将》,还获得了陕西戏曲“终成之星展望”优秀奖。

2002年,刘建奇排演了《徐策跑城》《寇准背靴》,这两出戏不仅要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还须包含一系列高难度技巧。在国家一级导演何尚达先生的精心指导下,他凭借这两出戏斩获多项奖项,包括陕西省2002年“中城之星”展演优秀剧目表演奖、西北五省“秦腔新人超级秀”电视大奖赛新人大奖、第三届陕西省戏曲表演奖、陕西省首届专业秦腔“文华奖”电视大赛一等奖、陕西省第三届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大赛一等奖、陕西省第二届红梅戏曲大赛一等奖、陕西省第三届红梅大赛一等奖、陕西省第八届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以及陕西省建国55周年振兴秦腔20周年折子戏调演大赛优秀表演奖,他也是第一个将《寇准背靴》搬上秦腔舞台的首演者。2005年12月,经陕西省戏曲家协会推荐,刘建奇参加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大赛并获得金奖,受到中国剧协、省剧协、西安市宣传部、文化局等单位的表彰奖励,成为著名的青年优秀须生演员,《深圳晚报》还以《平凡岗位奉献21年》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2006年,他又获得西北五省区新人超级秀电视大赛年度总冠军。2010年,其折子戏《跑城》《背靴》《杀驿》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三届优秀中青年个人专场中荣获一等奖。

2007年至今,刘建奇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主攻须生、老生行当。他主演了多部大剧,个人领衔新编眉户剧《背靴访帅》中饰演寇准;重点剧目碗碗腔《娇阳之恋》中饰演李琼;秦腔现代戏《路遥的世界》中饰演王天乐,《楷模村》中饰演郝庆柱,《生命的绿洲》中饰演史广义;重点剧目秦腔传统戏《铡美案》中饰演韩琦,《赵氏孤儿》中饰演公孙杵臼,《窦娥冤》中饰演窦天章,《花烛恨》中饰演李晨,《卷席筒》中饰演曹宝山,《武状元》中饰演马岱,《李十三》中饰演吴忠,《梁秋燕》中饰演董学明。此外,他还在20余出折子戏中亮相,包括秦腔《徐策跑城》饰演徐策,《寇准背靴》饰演寇准,《杀驿》饰演吴承恩,《杀庙》饰演韩琦,《清风亭・盼子》饰演张元秀;碗碗腔《长青指路》饰演小庞;秧歌剧《夫妻识字》饰演刘二等。

2013年,刘建奇获得陕西省首届文华奖电视大赛一等奖;2023年,他又斩获陕西省第三届陕西戏曲表演奖、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暨纪念振兴秦腔20周年优秀折子戏调演一等奖。凭借突出的表现,他还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随着演技的不断精进,刘建奇正完成着从好须生到戏剧艺术家的转变。他率先提出让表演“套路”为“角色”服务,把台下的“琢磨”转化为舞台上的“活计”,每次上台前,都要让自己在后台的琢磨落到实处、融入表演中。比如在《背靴访帅》上台前,他会认真做后台“假设”,通过假设让自己代入故事情境;演出后,还会撰写《我演寇准感悟》等心得,力求将角色演活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特色,最后还留下一两个专属细节——就像他演的寇准,眼神总带点悲怜,慢慢成了独属于他的标志。

其次,他注重用细节研究勾连人性共鸣。在出演正德皇帝时,他先吃透正德皇帝的双面底色,让每个动作都有根源,再将程式化表演改造为正德皇帝的专属动作。对于这类动作性和表演性要求极强的角色,他会在排练中弄明白剧情所需的戏剧语言,以及整个表演过程中的心理潜台词流程,特别讲究“不只演帝王,更演正德皇帝这个人”。演出成功后,他撰写了《角色体验:心灵的磨砺与升华之旅——正德皇帝形象塑造》的理论文章,甚至还由此研究到“人性与面部肌肉的运动法则”。谈及戏剧的创新与继承关系时,他提出“既要坚守传统戏剧的表演规范,又要融入角色独特的个性美感;既要培育传统艺术的种子,更要维护传统艺术的生根土壤,要守得住根,让老树开出时代的花”。就连参加西安市戏剧家协会的“帽翅功”决赛,他也会先设预案,写出《把握性格,演活人物》。他先后发表了数十篇文章,2006年在《陕西省文化艺术报》发表《学生演员的舞台表现力》,2009年在《榆林日报》发表《把握性格,演活人生》,同年又在西安《大秦腔》刊物发表《戏曲绝活——帽翅功的应用》。作为一名表演艺术家,他力求每一招一式都精准到位,尽显艺术魅力。

多年来,刘建奇在国家一级导演、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何尚达先生等一大批戏剧家的培育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徐策跑城》《寇准背靴》《杀驿》等剧目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获得了诸多的荣誉,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先后在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王俊鹏传授的《杨家将上下集》,李继祖传授的《窦娥冤》、胡振友、贠宗汉传授的《赵氏孤儿》等等剧目的启发下,达以长足的进步。

刘建奇2017年以来自修中文,正进修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现为国家二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会经济审核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二团演员演员队、副队长。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户湾碗碗腔团业务科副科长。还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协会分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协会理事。

作为从陕北榆林市横山大山里走出的青年艺术家,刘建奇始终脚踏实地,将戏剧艺术视作生命的礼赞,对待每一件事都极为认真,从不虚度分分秒秒。随着他不断涌现的艺术成果,各类媒体也相继对他进行了报道:2004年12月《西安晚报》刊发《刘建奇走过的坎坷求艺路》,2005年第一期《西安艺术》杂志登载《梅花香自苦寒来》,2006年《陕西电视报》以《放羊娃成就大事业了不起》为题报道,同年《陕西省文化艺术报》发表《跑出来的风采》,2013年《榆林文化人》杂志刊文《让艺术的翅膀飞得更高》。同时,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梨园逐梦:命运的弦歌》也已拉开创作序幕。

刘建奇尤其肯定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焦菊隐演绎的箴言“要想生活与角色,先叫角色生活与自己”。“想要创造形象,首先得心象”的道理。这些令我想到我自己和为数不少的道友出道多年,却没有真正入道的误区,也使我看到了一个刻苦钻研,立志要掌握艺术真谛的人的内心是何等的强大。

与我分别时,刘建奇信口道出:“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回赠他:“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贤者不苟合,出处亦待时。”

(作者:雷建忠,原横山县史志办主任、县政协委员,现任横山方志馆馆长、政协文史员,陕西省作协、诗词学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红星照耀了陕甘高原》专家组成员。)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