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博弈!加拿大欲掀翻俄能源生命线,美国为何替莫斯科挡刀?
更新时间:2025-03-11 16:33 浏览量:9
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消息,加拿大在G7外长会议上提议组建特别调查组,对俄罗斯涉嫌逃避制裁的“影子舰队”展开全面调查,却遭美国当场否决。这一戏剧性转折引发国际舆论对西方阵营内部分裂的强烈关注。
加拿大此次行动源于其航天局公布的卫星图像:自2024年1月以来,超过40艘悬挂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国旗的油轮,持续往返于俄罗斯北极港口与印度洋隐秘卸货点。加方指控这些船只通过“船对船过驳”“关闭应答器”等手段,日均向全球输送约120万桶原油,直接绕过西方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
油轮资料图
但美国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国务院发言人在会后明确表示,当前对俄制裁需“保持灵活性”,暗示加拿大提案可能“干扰更广泛的战略布局”。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能源信息署同期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通过“影子舰队”出口的原油中,约35%最终流入亚洲市场,而美国本土炼油厂对俄油的进口量同比激增17%。
美国的态度转变,本质是其地缘战略调整的缩影。随着印太司令部将60%海军力量部署至亚太,五角大楼对俄政策已从“全面遏制”转向“有限对抗”。一位匿名美国官员向BBC透露,白宫正私下游说盟友减少对乌军事援助,将资源转向南海和台海方向。这种“弃欧保亚”策略直接导致北约内部出现裂痕: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坚持对俄强硬,而法德等国则倾向于缓和关系以保障能源安全。
经济账同样不可忽视。美国能源部报告显示,2024年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低价原油,为国内炼油行业节省成本超200亿美元,相关企业利润增长38%。更关键的是,俄罗斯通过“影子舰队”获得的资金,部分被用于购买中国、印度生产的工业设备,间接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技术升级。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指出,这种“能源-技术循环”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资料图
美国的“战略收缩”直接冲击乌克兰战场。2025年2月,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反攻因弹药短缺被迫中止,北约成员国承诺的主战坦克交付量仅完成42%。基辅方面对加美分歧尤为敏感:加拿大是乌克兰第二大军事援助国,而美国仍是其最大金主。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当盟友为地缘博弈分心时,俄军的导弹正落在平民头上。”
欧洲国家的担忧同样强烈。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若俄罗斯完全切断能源供应,欧盟工业产出将骤降15%,导致约300万人失业。但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表态更具代表性:“我们不能同时在两个战场作战,欧洲需要重新定义自身利益。”这种声音在欧盟内部引发激烈辩论,匈牙利等国已明确反对延长对俄制裁。
加美分歧只是全球能源格局剧变的冰山一角。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原油贸易中,“灰色船队”运输量占比已升至18%,较2022年增长3倍。这些船只多由阿联酋、塞舌尔等国公司运营,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匿名交易,传统制裁手段难以奏效。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正加速建立独立于SWIFT的跨境支付系统,进一步削弱西方金融制裁的效力。
原油资料图
这种变化直接冲击美元霸权。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分析指出,若“影子舰队”规模持续扩大,到2026年,全球石油贸易中美元结算比例可能跌破60%,为25年来最低水平。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正推动与中东产油国建立“美元-黄金”挂钩机制,但遭到沙特等国的冷遇。
从联手抗俄到战略分化,加美矛盾折射出西方阵营在多重危机下的脆弱性。当美国将枪口转向亚太,欧洲的能源安全、乌克兰的生死存亡,都沦为大国博弈的筹码。这场“替莫斯科挡刀”的闹剧,本质是旧秩序崩塌的预演——在能源、技术、货币的多重战场,谁能笑到最后,答案正在浮出水面。